央媒看合肥|法治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尊龙凯时登录首页

合肥人大:2022-12-28 14:07稿源: 合肥人大


编者按

    近日,人民日报社•人民数字、“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安在线、合肥日报、合肥晚报、江淮晨报等,以《法治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为题,报道了市人大常委会扎实开展执法检查,确保乡村振兴促进法得到更加有效实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合肥高质量实施的工作实践。

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现场

汪卫东讲话

    乡村兴则国家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法治是重要保障。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实施,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标志着乡村振兴战略迈入有法可依、依法实施的新阶段,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为让良法在合肥更好落地生根,市人大常委会对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此次检查,采取与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联动、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专家学者、人大代表受邀参与。执法检查组深入乡村的田间地头、养殖基地、民宿酒店,产业项目现场……致力于掌握法律实施情况,精准找到难处堵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11月28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用更务实举措,掌握法律实施情况

  “你们有哪些绿色水稻种植技术,产量如何,对今后在市场上打响品牌有什么打算?”……在巢湖市烔炀镇巢湖流域水稻绿色种植基地,执法检查组人员一边实地查看基地农业设施,一边与企业负责人交谈,就粮食生产及绿色种植这一主题开展执法检查。检查完粮食生产后,执法检查组又马不停蹄赶往巢湖市柘皋镇汪桥村,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巢湖市烔炀镇水稻绿色种植示范基地,“绿色水稻”开镰

  目光从巢湖岸边转移到庐江县大山深处,在冶父山镇哈庐民宿,另一执法检查小组正在调研乡村民宿的经营状况及运营模式,围绕农旅产业发展开展执法检查,就推动民宿行业可持续发展、扩大民宿品牌效应等交流研讨。

肥东县畈塘民宿群

  “因为检查的项目特别多,所以行程安排的特别紧凑。”执法检查组一名成员表示,执法检查涵盖绿色种植、生态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方方面面。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把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作为监督工作重点,专题研究部署执法检查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成立由常委会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执法检查组,精心组织、高位推动。为提升执法检查法治水平,在执法检查前还邀请省委党校专家作乡村振兴促进法专题辅导讲座。

  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是本次执法检查的亮点之一,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一边开展实地检查,一边与9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联动,委托开展执法检查,实现了执法检查“全覆盖”,确保全面了解实施情况。为精准找到难处堵点,执法检查组围绕发挥农产品供给、生态保障、文化传承三大功能,聚力促进“五大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等工作,明确检查重点。此次执法检查,重点检查乡村产业发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治理等情况,以及法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执法检查中,执法检查组通过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座谈交流、随机抽查等多种方式,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对基层反映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要进行深入调查,全面了解合肥乡村振兴促进法贯彻实施情况,形成了详实的执法检查报告。

用更多元渠道,汇集各方智慧力量

  邀请人大代表广泛参与执法检查,是切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力措施。市人大代表、安徽马郢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王义强全程参与了执法检查。在他看来,让更多代表参与执法检查工作,紧扣法律,问情况、谈症结、察实情,听取原汁原味的基层声音,全面了解法律实施情况,有利于更好地贴近基层、倾听民意、集中民智,有利于更好发挥执法检查的监督实效。

  邀请乡村振兴领域的专家学者、提出相关建议的人大代表,以及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参与执法检查,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深入了解法律的贯彻实施情况,是本次执法检查的另一亮点。执法检查组采取普法宣传与实地检查相结合、听取汇报与座谈交流相结合、征集意见和代表参与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充分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底色。

  此外,参与此次检查的人员中不乏基层干部群众、相关企业负责人,大家都直奔主题,各抒己见,涌现出一条条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建议,凝聚起推动法律全面有效实施的强大合力。

  11月28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审议了执法检查报告。报告精准指出了法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的建议。这些意见建议不仅诚恳且切实可行,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改进工作举措,优化工作方案,有力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法在合肥更好实施。

 

安徽现代雾耕农业科技示范园大棚内景

  ——进一步压实乡村振兴责任。尽快明确乡村振兴各部门权责职能,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加大乡村实绩考核和督查力度,发挥考核表彰的激励作用。深入宣传贯彻乡村振兴法律法规,在全社会营造推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多渠道开展学习培训,增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加大农村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推动城乡冷链有效对接。依托乡村优势特色资源,因地制宜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业全产业链集群发展。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大力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

  ——进一步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和乡村风貌的一体化整治提升,结合村庄布局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更多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抓好帮扶产业和稳岗就业,发挥扶贫资产效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探索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新路径,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庐江县石头镇望城村扶贫产业园,农民们正在打谷场上晾晒小辣椒

  ——进一步完善支持保障政策。加强农业人才、乡村教师、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引进、扶持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本土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加大财政投入,拓宽乡村振兴资金来源渠道,建立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用更强劲力度,提升监督工作实效

  报告显示,乡村振兴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合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依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积极成效。2019年以来,合肥市连续三年获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等次。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合肥乡村产业快速发展,在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同时,围绕粮食等农业产业链,做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立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加快布局产业新业态,全市游客接待量、乡村旅游收入、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均大幅增长。

 

肥西县铭传乡因地制宜发展蔬菜、瓜果、生态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合肥支持和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建设“中国菌物谷”、“智能育种加速器”和“智慧农业谷”,选派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到村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鼓励引导专业技术人才“上山下乡”,实施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培训计划。

今年6月8日,在肥东县长临河镇东光社区安徽昇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科研基地,科研技术人员和当地群众正在观察和记录杂交水稻新品种的长势情况。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合肥乡村文化日益丰富,除了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外,还推进公共文化建设,建立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中心,实施“送戏进万村”等文化惠民工程。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支撑。合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美丽乡村更加宜居。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2021年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双双下降。推动乡村建设行动,制定《安徽省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合肥市环巢湖片区改革实施方案》,探索城乡融合发展实现路径。

肥东县桥头集镇黄张村美丽风光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合肥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配强村“两委”,构建红色网格管理团队,配备网格员。同时推进“三治”融合,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推动乡村治理提质增效。

  在听取审议执法检查报告后,市人大常委会及时整理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意见,形成审议意见书,送市政府研究办理。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跟踪监督,督促有关部门按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关于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关于推进乡村振兴决策部署,按照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的要求,督促有关部门严格落实法律责任,让乡村振兴促进法在合肥更好落地见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实施,为合肥市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筑牢法治基础。

 

 

热点新闻
网站地图